“[ 教育孩子必知——“十说”]”
① 常说类似"爸爸、妈妈很爱你,你是个好孩子"的话
孩子不能缺少爱,特别是来自家长的爱。常说这句话,可以让孩子时刻感觉到来自家长的爱,家长就象一座大山一样给他们力量,使孩子有一种安全感和幸福感。
② 常说类似"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"的话
可以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打上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的烙印,让孩子建立起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的认知,促使孩子自觉的去寻找到学习的快乐,学中乐,乐中学。
③ 常说类似"我相信你一定能独立完成"的话
鼓励、坚定孩子的自信心,培养孩子独立学习、做事的能力和责任心。
④ 常说类似"你做的很好,你行,继续保持,我相信你"的话
鼓励、强化正面认知,增强孩子的自信心、上进心。
⑤ 常说类似"你很聪明,我为你高兴"的话
运用暗示和反复确认的方法,暗示孩子是聪明的,反复确认你很聪明,靠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行,是鼓励的一种形式。有资料报道,有人做过一个实验,在相同的条件下,同样的两盆花A和B,人们经常对A花说你很漂亮,我很喜欢你。对B花说你很丑,我不喜欢你。三个月后,A花长势茂盛,花开的艳丽。而B花则枯萎死掉了。暗示对植物具有如此大的作用,对有思想、有意识的人的影响就更大了。
⑥ 常说类似"我喜欢你这样做"的话
正面确认。当孩子做对一件事情时,用这句话鼓励他们,就会为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标准,他们就会按着这个标准,照着这个样板去做事情。
⑦ 常说类似"爸爸、妈妈尊重你的选择,你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,你的每一次努力家长都看在眼里"的话
充分肯定,培养孩子自尊心、自信心。
⑧ 常说类似"你已经长大了,你的问题你自己来决定,你的时间你自己安排"的话
首先是尊重孩子的良好表现。其次是用暗示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,暗示孩子你已经是大人了,已经具备了对事物做出合理判断、合理选择的 能力,有能力来决定自己的事情,增强孩子的自主性,培养孩子的自尊心、自信心、责任心、上进心。比如,孩子问你他是否可以看电视,你如果按上面的方法回答,孩子的心中就会引发"我是否该看、看多长时间的"的思考,就会主动承担起决定自己行动的责任。
⑨ 常说类似"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"的话
可以使孩子认识到人人身上有优点,鼓励孩子学习他人的优点,建立起学习他人优点的好习惯,培养孩子虚心学习、虚心做人的态度。
⑩ 要说类似"对不起,是我错怪你了"的话
当家长错怪了孩子时,不要回避,错了就是错了,不要不好意思承认错误。家长向孩子承认错误,不但不会有损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,反而会使你高大起来,并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。
“[ 教育孩子必知——“十不说”]”
① 不说类似"学习是一件很难的事,是很痛苦的事情,必须刻苦努力"的话
人具有逃避痛苦的本能,你说学习是一件很不容易、很痛苦的事情,需要"头悬梁、锥刺骨",就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学习是多么可怕的事,在孩子心中就会产生害怕、远离学习的本能反应,一想起学习来,不痛苦也痛苦了,怎么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。反之,你在孩子心中播种下学习就象游戏一样,他就会象做 游戏一样有兴趣对待学习。
② 不说类似"你是我的希望,我全靠你了,你能行吗?"的话
一是避免把家长自己的压力传导给了孩子,防止孩子认为如果我不好,家长就没有希望了,多大的压力。二是避免你能行吗?的疑问句,防止扼杀孩子的自尊心、自信心、上进心。
③ 不说类似"这孩子太笨了,我是看出来了,你是没好了"的话
避免一句话为孩子定性为"笨"、一定不会好了,防止扼杀孩子的自尊心、自信心、上进心。
④ 不说类似"小孩子家懂什么,少问少管" 的话
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,使孩子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,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。
⑤ 不说类似"你不是我家的孩子,怎么这么不要强,一点都不像我"的话
避免给孩子留下家长不爱他们了、嫌弃他们的感觉,避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,防止孩子认为自己什么都赶不上家长,远离家长,使亲子关系恶化。
⑥ 不说类似"我说不行就不行、不完成作业就别想玩"的话
孩子就是孩子,他们理解不了你是为他们好。即使是理解,他们也希望你能和蔼可亲的与他们说。避免孩子感觉家长霸道、人格上的不平等,防止亲子关系遭到破坏,避免孩子觉得你不可亲,更不可敬。
⑦ 不说类似"孩子,爸爸、妈妈求你了,你要听话,好好学习"的话
避免把应该由孩子自己承担的学习的任务,一下子背到自己的肩上了,防止孩子产生是为家长学习的错觉,促进孩子产生学习的主动性、自觉性。
⑧ 不说类似"那来的这么多好奇心"的话
好奇心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基础,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避免打击孩子学习、探索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。
⑨ 不说类似"我打你是为你好"的话
打孩子,还是为孩子好,逻辑上就是错误的,心情可以理解,但做法错误。避免让孩子产生家长爱孩子、为孩子好就要挨打的错觉,防止孩子产生"家长还是不要爱我、不要为我好"的感觉,疏远家长,惧怕家长。
⑩ 不说类似"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,别的什么都别想"的话
在孩子的眼中,一切活动都是游戏,学习也是游戏,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。这样说话无形中把学习从孩子的生活中单独提出来,变成一种非常正经的事,并赋予学习特殊的要求,使孩子的认知产生一种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学习的错觉,加大了孩子的心理压力,加大了孩子对学习的恐惧感。同时,也剥夺了孩子 在做其他事情时学习知识、增长能力的机会,也剥夺了孩子锻炼、实践的机会,更谈不上培养孩子的创造力,培养孩子的情商更是不可能的事情。